小说《抽取天命,气哭三皇五帝》是一本十分好看的书,这本小说的主角是刘恪宇文拜,主要讲述了:啪——很快啊,刘恪直接砸出三个棋盘。而被砸中的三个大臣,都五六十岁了,不仅没想到皇帝突然砸棋盘,动作还慢,杵在那儿根本不知道躲。于是乎当场倒地。像是砚台砸在了地上,墨汁蔓延开来,一地狼藉。“黑的,黑的…
啪——
很快啊,刘恪直接砸出三个棋盘。
而被砸中的三个大臣,都五六十岁了,不仅没想到皇帝突然砸棋盘,动作还慢,杵在那儿根本不知道躲。
于是乎当场倒地。
像是砚台砸在了地上,墨汁蔓延开来,一地狼藉。
“黑的,黑的!看见了吗!!!”
“权臣、庸臣、逆臣!”
刘恪几乎是咬牙切齿的说出六个字。
他说的没错,真正的大汉忠臣,早就死在战场上了。
大多数人站在朝堂上,不过是为了利益。
汉室亡了,他们也能扬名。
毕竟是千年之大汉,深入人心,东胡拿下汉地,也得任用他们这些“汉室忠臣”来治理地方,安定民心。
而且,退一步还能投降,还能献城,这可都是功劳。
无论是扬名还是功劳,比起直接出仕东胡,起点不知道高了多少。
群臣还在惊愕之中,上次也就杀了一个宇文拜,这次直接杀三个?
不过他们实属没看懂,这三个人……并不重要。
加起来都没宇文拜一只手厉害。
要放在十几年前,这三位老爷子都是朝中重臣,颇有威望。
但年纪都大了,十几年前的魁首,现在日子倒是挺清闲的。
杀这三位有什么用呢?
而且棋盘开瓢,当今天子,是不是在用孝景皇帝的名义,表达着某些事情呢?
群臣惊愕,不解。
唯有人群之中的赵宁,握紧了拳,胸腔起伏。
他突然想到昨晚的叮嘱,微微咬唇,轻轻啜咂一下口水,一个深呼吸,强行平缓下了情绪。
这三个人,正是十五年前,在朝中攻讦老顺平侯的罪魁祸首。
刘恪微微昂首,藐视群臣。
昭武一朝翻不了天贤一朝的旧事。
但昭武朝的棋盘,砸的死天贤朝的官。
他其实也有些惊愕,刚才棋盘出手的那一刻,身体格外协调。
【伶官天子】的唱跳水平,似乎带来了很不错的身体协调性。
虽然没有在武力值上有所加成,但如果换成特性,即便不如乞颜亨的“灵活”,肯定也对战阵方面,有一定帮助。
“化成雨!”
刘恪唤着化成雨,化成雨一手缠着纱布,另一手推着小车,进入殿中。
然后御前侍卫们,又推来了一车,又一车。
刘恪走下阶,表情变得狰狞而愤怒,牙关紧咬,眼神怒视着车中信件。
他从中抽了一摞,力度之大,险些将车推翻。
他拿着信的手抖个不停,唾沫星子乱飞:
“这就是先帝的肱股之臣!”
“先帝跳水了,你们就造朕的反!”
“倒不如都跟先帝去了的好!”
不用过多的解释说明,看到皇帝如此作态,群臣也明白过来。
这些信件不用多说,肯定是造反的周氏、吴氏、郑氏、宇文氏四家,和其他人来往的信件。
说不定其中还有不少人,就在朝堂之上。
虽然没有参与叛乱,但也相交甚密。
刚才那三个,只怕就是牵连太深,皇帝实在忍不住,直接当朝杀人。
涉及到了谋反之事,情绪激动一些,也能理解。
如此一来,便也不说什么了,算了算了,反正被砸死的不是自己。
相比躺在地上淌着墨汁的三个砚台,他们更紧张自己。
卧槽,好几车的信件,谁知道里头有没有自己啊!
但即使没有自己,说不准也有自己的家人。
家里头都有老有小的,而造反的周氏、吴氏、郑氏、宇文氏,都是当地世家大族,宇文氏里还出了个权臣宇文拜,他们有所接触很正常。
毕竟谁乐意做个孤臣?
想要混得开,就得拉帮结派。
朝中大臣和造反相关人员有密切接触,这放在哪个皇帝身上,都会怒极,只砸死三个可太仁慈了。
刘恪几乎是掐住自己的手掌,眼神异常凌厉,扫向每一个人,一字一句:
“今日你门生众多,天下跟你姓!明日他兵马千万,天下跟他姓!”
“这个天下到底姓什么?!”
“姓周、姓吴、姓郑,还是姓宇文?!!”
“把这大汉江山当做什么了?是你们这群七老八十的狗东西,往家里纳下的十七八房小妾吗?!”
“四家姓…四姓家奴,五姓家奴,这天下还有个天下的样子吗!”
“大汉朝的天子,他姓刘!天下,也姓刘!!”
“姓刘、姓刘、姓刘!!!”
刘恪猛地在地上跺了一脚,一边嘶吼一边甩着袖子。
就像个气急败坏却又无可奈何的小孩,只能胡乱挥舞着无力的手臂,发泄脾气。
“咳、咳咳…..咳咳咳——”
他的胸膛剧烈地起伏着,气喘吁吁,呼吸声变得十分明显。
一连串的咳嗽,持续了一阵,渐渐停止。
就好像那个闹脾气的小孩子,发泄完了,认清了自己的能力,发现无力改变任何事,只能归于平静。
“万方有罪,罪在万方。”
刘恪平静的脸上看不到丝毫愤怒,仿佛刚才的一切从来没有发生过。
他直接拆了一盏宫灯,将灯油倒在一辆辆车中,而后一把火点燃。
“大汉到了现在这个地步。”
“是纵容的错,是享乐的错,是先帝的错,是百官的错,是将士的错,是每一个人的错。”
“朕不怪你们,也不罚你们什么。”
“因为朕也有错。”
刘恪走回金銮,端坐其上,面无表情,只是直勾勾的看着,愈来愈烈的火苗:
“朕错,就错在生的太!晚!”
火还在烧。
群臣直勾勾盯着火苗。
望着火苗引燃书信,书信逐渐发黑、烧焦。
殿中极为安静。
君臣皆是极有默契的静静等待着。
直到所有书信缩成一团灰烬。
大殿里的空气,弥漫着焦味,有些让人难以呼吸。
但每个人的心情,却是与之相反,格外轻松,舒了一口气。
无论是密谋造反,还是和反贼交往过密,都很影响名声。
尤其是小皇帝打出了汉家威风,打退了张淮阳之后,更是如此。
万一被朝中政敌,或是有利益纠纷的世家大族,以此为借口,狠狠来上一刀。
哪怕是杨仲这种五朝老臣,都得掉上几块肉。
皇帝看了信不要紧,只要没了信件,也就没了罪证。
没有罪证,就不能将他们污名化。
刘恪更是心中大定,一块悬着的石头,落下了。
主要是这些信件……
都是空的。
过年发红包好歹也是一摞五块十块。
他索性全塞白纸,也就看着厚实。
这才过了多久,就算能搜出些书信,也搜不出这么多。
那造了反的四家,也没必要留太多和他人的往来书信,留下话柄。
所以刘恪思来想去,索性直接造假。
反正谁也不知道这四家到底留没留书信,到底又存了多少书信。
即使怀疑,也没有求证的机会。
一旦烧光,那假的,也变成真的了。
而且还能让朝中文武,世家贵族,全都对这造反四大家产生敌视。
你说你个狗东西,没事把咱们往来的书信存着干什么?
怎么?
是想当做把柄,事后威胁?
那你是真的狗,这么不厚道,也别怪我作壁上观了!
小说《抽取天命,气哭三皇五帝》试读结束!